文章

顯示包含「心理健康」標籤的文章

圖卡的療癒作用

圖片
   圖卡在心理諮詢中的使用,從個案的康復程度的時間和功效,已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王玲教授 認為圖卡的使用能更深入讓當事人瞭解他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除了有利於諮詢工作的順利和有效進行,還可以促進當事人自我覺察、自我成長與自我修通,令療癒的作用得到提升。    我所使用的圖卡是名為 "OH卡" 的一套探索潛意識的工具,是由 德國的人本心理學家Moritz老師和藝術家們一起創作的 ,我最近取得了最新的卡,它名為"Inuk",意指"身為一個人"的意思,也可以說是認識內在的自己,是由廣州藝術家白一琳所繪製。         這一套圓形卡和鏤空的卡片都將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覺察體驗,除此之外,還有成人卡,孩童卡,伴侶卡等等,根據當時人的情況而選擇使用,但是,卡片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使用它的人,如果卡片被一個不懂技巧的人使用,便會猶如一張白紙,必須是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投射卡執行師,才能帶給當事人向內探求的體驗,達到療癒的效果。   自1982年OH卡出世以來,已被翻譯成15國的語言,也包括繁體中文字,OH卡在國際上已被廣泛使用,單是OH卡本卡就已經有88張圖卡和88張字卡,簡單形成的組合就已經有7744種可與人的生活連結在一起,加上老師使用的不同牌陣,組合就更是無限大了。         而我使用OH卡的經驗,更多是讓當事人照見他們的內心,很多時候來訪者帶著問題過來,這是意識的部份,但用圖卡照見出來的卻是另一個問題,是一直被忽視的潛意識,要解決的不是意識層面的問題,唯有通過圖卡才能讓當事人照見自身察覺不了的潛意識,而這部份往往就是產生問題的關鍵和源由, 也是為甚麼一般心理諮詢會談花費時間長而且經常卡住的原因。   除此之外, 圖卡還可以幫助當事人增加創造力,想像力,表達力,促進認知和增強自我覺察 ,而我也很喜歡在工作坊中使用圖卡玩遊戲,圖卡除了可以用作治療之外,還可以使用在團體中,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大家認識自己和認識對方,交流,從分享的故事當中學習,所以說圖卡的作用真的很大,範圍很廣,而OH卡與其他圖卡的不同之處在於,圖畫都是由Moritz老師和藝術家們有目地去創作,不是隨便繪製,沒有特定的意思,使用者都會根據抽象圖卡投射出自己的生活,體驗過的學員都會知道,這圖卡的神奇魅力...

夢與自由聯想

圖片
01 這兩天早上醒來,夢境中都出現相同的情境: "我走出去了,但卻又回頭了,走回去,總是放心不下,走回去看。" 這重覆出現的情境讓我很在意,於是,我決定使用"自由書寫"結合解夢技巧,一探究竟。 自由書寫 ,是精神分析學派中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 ) 的一種,在 《 夢的解釋 》 一書中,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依德,就是使用自我分析對他自己的夢境作出解釋;而在臨床治療上,他運用自由聯想去找到來訪者壓抑在潛意識內的致病情結或矛盾衝突,從而幫助來訪者達到心理健康。 我在"分析"後(步驟省略),我發現在夢境出現這樣的情境,是因為我有 顧慮 ,所以我總是放心不下,回頭看,然後引申出我在現實生活中的顧慮 。 02 我想再進一步去探索 我的顧慮 是甚麼,於是,我使用了OH卡,抽到下面這一張卡。 看見這圖卡的第一眼,我感覺 我先要拿抹布擦地板 ,然後同時 把杯子拿起來 , 再用抹布把破碎的玻璃掃到垃圾桶 ,這不就完成了,舒服了😊👩😮😲OH! 整個過程給我的感覺是過程的 順序 ,讓我想到, 因為我在創業中,也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導致我前一個工作未完成,新的工作又來到了,令我遲遲不能夠完成工作,形成困擾,這就在夢境中反映出來了。 解夢讓我感知到,我要把以前的工作先完成,才能勇往直前,不再回頭看。如果我沒有做這個分析的話,估計時間一天一天地過,我還被困在胡同裏。 03 我曾在網上看見過這麼一個案例: "一個病人一年四季都覺得冷,手腳冰涼。在潛意識層面,他把人際關係的冷,轉化成了冷的軀體感覺。一但他領悟了這個解釋,冷的感覺就有可能減輕甚至消失。" 這就是把潛意識意識化的作用,而潛意識也是有分等級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到達深層。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我們總是會很貪心,甚麼都想要,甚麼都想做好,又或是在職場中,一份工作還未完成,新的工作又被上級安排下來了,但只要我們有良好的覺察能力,把潛意識帶到意識中,找到困擾住你的原因,你就能更早調整自己,更快走出你的困擾,不用再耗費心力被困在牢籠裏。 這就是自由聯想與OH卡配合使用的功效。 自從我把夢解後,把我之前的工作完成了,就沒有再夢到一開始說的重覆夢境了。 我是Candy,是一名國家心理諮詢師,擅於應用OH卡解夢,我亦編寫了一個自我療癒課程,在裏面,我...

關於書寫療癒,書寫真的能夠帶來療癒的作用嗎?

圖片
  說起“書寫療癒”,我對這療癒方法有很大的感觸,也因為它是我踏進心理工作的起源。 書寫真的能夠帶來療癒的作用嗎? 記得很多年前,我陷入了人生的困惑,我情緒受到困擾,在工作上,家庭上,感情上,學業上,身體健康上都有挫折,讓我傷痕累累,我找過很多人傾訴,無論怎麼把心中的壓抑釋放出來,都沒有用,我還是很痛苦,直到我走進書店,有緣地看見了“書寫療癒”,我跟著它的方法去做,從此,我有了新的看法,心被療癒了,人生也從此不一樣。 如果書寫真的能帶來療癒,那它是怎麼發生作用的? 劍橋大學心理學博士 傑夫·畢帝Geoff Beattie 曾經說過"要修補破碎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沉溺在悲傷的情緒裡,也最好不要消極等待悲傷自動消失,寧可把它寫下來,專注在別的事情上,反而比較好"。 哥倫比亞大學的 史帝芬·李波 和 美拉妮·葛林柏格 曾經做過實驗,要人寫下自己的分手經驗,再研究這種做法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他們對前任伴侶較無怨恨,對分手這件事較無罪惡感,較少侵入性思緒所苦,也較少出現逃避的行為。 為甚麼寫出來會有幫助呢? 這過程對慣性有關,這種寫作行為,等於是讓當事者反覆接觸那些痛苦的回憶,不讓他們將這些回憶塵封在心底深處,是一種"暴露療法",能讓負面情緒慢慢遞減。 此外,寫出傷心往事和最深的感觸,可以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挖掘出心裡所有的想法,並且將其做出條理分明的敘述,這樣一來,就不會再像一連串故事底下的受害者了。 當然,這樣的寫作方式也等於是強迫你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評估整個事件,並用新的角度去看那件讓你傷心困擾的事情。 就正如,我們倉促把事件藏進我們的心櫃裡,但它卻充斥著惡臭的味道,於是你就打開心門讓它惡臭的味道消散,但源頭的味道還是不停的瀰漫出來,這時我們需要查看惡臭味道的成因,然後調和整理,直到臭味消失了(可能變成花香味了),就可以在心櫃找一個適當的地方,讓它永遠留存,而不再突然影響著你。 上面的文字意思就是說宣洩情感並不足夠,而我就是利用書寫療癒的方法,在宣洩情感的同時,也能重新組織整理,產生新的看法,在心中留一個位置,讓它能舒適安靜地留在這。 多年後,我成為了一名心理教育導師,最想開的第一個課程就是"書寫療癒工作坊",現在已正接受登記,不要猶豫了,給自己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同時也能夠訓練你的組織力,啟發思維,我還會在課程中給予你指導,讓你走向心理健康。 書...